首页 | 协会职能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车用电池 | 上牌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绿色骑行

北京:巧用加减乘除运算法,交出规范发展共享单车新答卷

时间:2022-11-28 09:20:45来源:作者:点击:

 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斜,从黎明破晓到万家灯火,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享单车)穿梭活跃在北京街头的各个角落。赏西山的红叶,观陶然亭的芦花,游国子监的胡同,感受闹市中的烟火气……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行共享单车通勤出行、休闲娱乐。今年以来,共享单车骑行量已达8.67亿人次,日均骑行量294.40万人次,同比2021年增长了10.91%。

针对新业态实践新探索,运用新机制催生新活力。近年来,北京交通部门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科学运用“加减乘除”综合施策,不断探索新业态长效化管理机制,引领共享单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行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新成效。

 

政策引领做“加法”

健全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贯彻落实《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配套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行业政策体系,为共享单车企业规范化经营提供全链条、多方位、一体化的业务指导。

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编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明确车辆及车载智能终端、承租人客户端、企业运营平台、信息系统安全等技术要求,引导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印发《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信用评价标准》,从经营状况、守信激励、经营管理、其他行政部门执行及处罚情况等方面对企业信用进行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坚持总量调控政策。结合季节特征和出行需求,实施淡旺季总量动态调整,中心城区车辆投放规模控制在旺季不超过80万辆,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因地制宜优选运营企业,科学测定车辆运营规模,确保车辆投放规模合理。

开展服务质量考核。建立“月打分、季评级、定期公示”的行业服务质量考核机制,从车辆质量、数据接入、秩序管理、用户信用等多维度衡量企业服务质量,帮助企业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实现以考促改、以考促干、以考创优。

综合监管做“减法”

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

 

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实施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综合一体化监管措施,通过构建“信用+风险”“分级分类+协同”“科技+共治”新型监管体系,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最大程度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事前信用承诺,放宽准入门槛。建立信用档案,组织企业签署承诺书,自主承诺诚信经营、优质服务。

事中分级分类,科学精准监管。实施“信用+风险”新型监管,明确信用评价指标和风险评价指标,与网信、公安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开展跨部门协同共治,对运营企业按月实施风险评估、按年实施信用评价,结合风险级别和信用状况,形成四级综合监管市场主体名录库。

事后差异处置,形成监管闭环。依据事中监管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企业,精简检查内容,降低检查频次;对风险高、信用差的企业,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让守信者畅行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科技赋能做“乘法”

夯实管理服务的技术支撑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倍增器”让服务管理释放更大能量,助力解决停放秩序管控难题。

建成市级监管服务平台。全面接入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车辆的动静态数据,车辆从信息接入平台起,每一次装卸、调运、骑行记录均“有迹可循”,为各级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和数据服务。

形成政企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基于平台开发车辆调度小程序,辅助各级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维护停放秩序、清理淤积车辆。属地管理部门对在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利用调度小程序及时调度企业处理;企业在接收到重点点位车辆调度任务后,5分钟内响应、1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处置完毕,建立形成了政企联动的“5-30”快速响应机制。

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监测管理。围绕轨道站点、大型商圈等共享单车停放需求旺盛地区,通过卫星定位、蓝牙感知技术,对于一定区域内的车辆投放规模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中心城区轨道站点监测覆盖率达48.03%(核心区96.3%)。为引导骑行人规范停放共享单车,各区持续推进“电子围栏”建设,企业通过技术匹配,针对骑行人归还车辆的环节实行“入栏管理”,即车辆如果没有停放至指定的停放区,则会弹锁并持续计费,并在APP上引导骑行人至指定的停放区。目前,中心城区31个重点区域的1181个停放区已实现入栏管理,相关秩序类投诉有明显下降。

行业自律做“除法”

构建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

 

以往,单一企业不愿意对不文明使用车辆的用户采取惩戒措施,唯恐造成客户投诉、导致客源流失,因此各企业针对违规停放行为的约束措施少、惩戒力度弱。为此,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行业协会和企业通过行业自律、协同共治等手段,破除行业弊病,消除负面影响。

加强行业自律。创新指导行业协会和三家企业共同签署实施《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严重违规用户采取统一联合的限制骑行措施。自2022年2月实施以来,三家运营企业活跃用户已全部同意并签署《公约》,被纳入限制骑行名单的用户,企业在违停行为发生当月即通过短信、App订单推送等多种形式提醒骑行人文明骑行、有序停放。《公约》的实施,对有效消除单一企业奖惩影响的限制性、减少乱停放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极大降低企业在寻车、清淤方面的投入,实现“降本增效”。

推进协同共治。为不断提升涉企诉求解决质效,及时消除负面评价,市级管理部门主动与12345市民热线对接并建立市民投诉月度数据共享机制,密切关注停放类投诉的点位分布,持续推动“未诉先办”。逐月对各区共享单车投诉量、各类投诉占比进行分析,将投诉排名比较靠前的街道、社区、轨道站点及时通报各区,将共享单车停放类投诉量/投诉率作为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评价的重要指标,逐月进行排名并通过区委书记点评会进行通报,督促各区。此外,行业协会还开通专门的共享单车行业投诉电话,高效处置涉企投诉,从而形成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综合施策见成效

新业态呈现健康发展新气象

 

市场环境日益改善。共享单车运营范围由五环内逐渐扩大至全市所有行政区,形成“1+N”格局,车辆规模更加科学,分布更加合理;运营企业由“无序竞争、超量投放”转变为“公平竞争、精准投放”,投放合规率达98%、动态位置接入率达95%,周转率由日均0.9次提升至3.3次,淡季车辆使用效率较2020年提升了80%,市场环境得到改善。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疫情期间,三家企业利用APP、小程序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无差别”消杀。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流调溯源,及时定位涉疫车辆并第一时间回收消杀,有效阻断传播链。通过数据分析,实施分时段、有重点的快速精准运维,结合公共交通运营调整措施,在需求大幅增长的轨道站点、居住小区、写字楼等点位,精准投放共享单车,保障市民骑行需求。

绿色骑行深入人心。随着服务品质的不断提升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深入人心,共享单车的骑行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可并选择“共享骑行”这一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在《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市民针对共享单车满意度达八成以上,“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市民满意度调查中,关于停放秩序改善的认可度高达92%,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分隔线----------------------------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