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近出台了一个新的助力自行车标准。这个最新版的助力自行车标准(EN15194:2017)已经通过欧盟标准委员会批准,定于2018年2月28日正式生效。目前,欧洲已有三十个国家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标准,其中法国及英国更将其制定为强制性的法规
这是一次偏重于助力自行车产品技术层面上的标准更新,而这折射出来的,是在欧洲这样一个大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普及和需求的强劲这种出行方式,在欧洲成为不容忽视的风尚。根据数据,2015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的助力自行车进口量比2014年增长了46.8%,并且这个趋势还在加速。
“这次欧洲标准的更新,对中国助力自行车来讲有借鉴和学习意义。我们目前还没有助力自行车的国家标准,但结合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对发展助力自行车的答复函可见,政府部门对这个新式产品持有好感”,将中驱助力助力自行车作为产品深度研发设计方向的某科技有限公司置评称,“对我们这种富有智慧和制造能力的国家来讲,今后也许助力自行车会发展得更好。”
新技术浪潮推力之下,自行车产品也在求新求变
中国是对欧洲助力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分食欧洲助力自行车市场这块蛋糕上,可以讲表现突出。不过与欧洲市场的热度相比,自家门口的助力自行车市场还没有大响动,潜力还没有被挖掘。
完全由中国资本首创的共享单车火起来后,自行车骑行文化在国内城市鲜活复苏。有业界人士认为,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它将促进和带动自行车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作为智能自行车的一个门类,助力自行车会有机会乘势而起,如果企业们把握得好的话。
“自行车行业之前已经太久没有变化了,增长乏力。国人对于自行车的理解可能还远远不够,对自行车本身和它赋予生活的意义并不关注,总觉得这是个太日常化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在为助力自行车产品鼓呼道,融入创新和新技术潮流,用技术、设计和想法让产品变得更强大,这样的智能助力自行车将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并改变人们以往对于自行车的定义。
助力自行车是以传统自行车为基础,搭载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配有电机与电池,根据人力的脚部施力大小进行判断,进而理解骑行者的骑行意图,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轻巧便捷,能有效解决爬坡、逆风以及其他骑行负担感。骑行体验上,胜过一般自行车,而安全性上,又优于有“马路杀手”称号的电摩。
“通人性”——这是助力自行车企业给助力自行车作的性能界定。助力自行车的中驱系统能时刻给予骑行者最恰到好处的动力辅助,并且能够妥善适应坡路、山地、平地、转弯等不同的骑行场景。
“助力自行车不仅要能提供最符合骑行需求的助力,同时也要求时刻感知骑行状态,让助力效果时刻跟随人类踩踏动作,做到随力而动,随心而行。”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骑行大国,自行车存量市场巨大,自行车品类也不断在增多,人们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清晰和明确,这也给了助力自行车一个发挥和发展的空间。
助力自行车的出现很能说明一个问题:新技术在自行车上的应用,正在改变自行车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代步工具的初始和单一属性,它使得自行车骑行既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爱好,一种趣味,一种态度,总之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自行车骑行的外延也变得更加广泛。
换言之,对消费端而言,品类多样化,具有更多的出行方案可替代性,而站在企业角度,对于需求的回应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分众,这符合当前市场的特点。
“举个例子,我不想骑共享单车,太累了,我想轻松一点,节省一点体力,那就由助力自行车来替代。”
针对不同出行需求和出行场景来设计助力自行车的品类,在国外,这一趋势表现明显。
针对喜欢骑行运动的人群,有专门的公路车;玩极限运动的,有山地车,还有供平时出街用的通勤助力自行车,甚至于为全职妈妈量身定制的妇婴车、采购车等等,分门别类,助力自行车应用可以不断延伸。
助力自行车的由少数化群体向多数化群体消费发展不会太难做到,国内经济不断发展,消费能力会随之增长,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也在提高,助力自行车市场的前景是可期的。
人们对产品的重视正在改变消费观念,价格不再是消费者决策因素,产品质量、差异化、品牌因素占上风,人们呼唤高品质的产品,那些为创新和品质买单的消费者,他们愿意让自己拥有一辆与身份和审美相匹配的自行车。
差异化的代名词是标新立意,人们往往热衷于追求自我主体意识的突显,很多企业宣称下一步很快就会迎来人工智能时代,连无人驾驶技术目前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玩意儿了。
对于助力自行车来说,以技术创新武装自己,进而拉动两轮车消费前沿走向,这并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议题。目前,国内助力自行车企业正试图一点一点通过实践摸索将之朝前拱动。
助力自行车可以将骑行运动的魅力进一步放大。骑助力自行车来感受更快的速度和更远的征程,也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推送的生活方式。
助力自行车的出现,呼应了什么样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