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座高度是影响力量输出的关键,人们通常认为车座高度是最重要的单车姿势设定——许多其他设定建议(比如车把和脚踏)实际上只是为了弥补未达最佳标准的车座高度。因此首先应该从车座高度开始。
如果车座高度太低,股四头肌和臀肌就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因为这些肌肉无法达到最佳长度,此外,过低的座高还会使膝盖受力剧增,增加膝盖的负担,长期骑行后出现膝盖疼痛的症状。
如果车座高度太高,膝盖又会过度伸展,导致车手的腿无法控制脚踏,产生的力量会变小。脚踏在最低点时腿伸得太直,完全处于紧绷状态,这样会使膝关节的张力太大。
普通车手每分钟会踩踏80圈,也就是每小时4800圈,正确的座高就尤为重要
那么该如何调整座高呢?
静态测量:
最简单的方法:你只需要坐在车座上,脚后跟踩在脚踏中心处向后旋转,如果车座高度正确,那么在到达下死点(6点钟位置)时你的膝关节应该完全伸直。如果膝盖仍然弯曲,或者脚后跟脱离了脚踏,那就相应的调整车座高度。
公式法:首先,你需要测量跨高:背靠着墙站立,把一个类似于车座的平面物体放在胯部下方,并模仿骑车时车座对身体所施加的压力;以厘米为单位测量地板到胯部的距离,然后将测量所得的数值乘以0.883,这就得到了车座高度。这里的车座高度指的是从五通沿着立管到达车座顶端的距离。
测角法:首先让脚处于下死点位置,然后测量3个关键点:髋骨(臀部侧面最宽的骨块)上的大转子、膝盖的旋转中心和踝关节外面的骨块。在静态测角法中,理想的膝关节角度是25~35度,这样能使大部分人舒适健康地骑行,同时还能保证功率的输出。
动态测量:迄今为止,设定车座高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动态测量。也就是说,在实际骑行过程中记录车手的膝盖和脚踝角度的位置。比如Retül这样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测量成千上万个数据点,并求出各种角度的平均值。如果把这些数据交到经验丰富的FITTER(实施BIKE FIT的专业人员)手中,他们就能结合车手的身体限制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将骑行姿势调整到特定BIKE FIT窗口的正中心。
题外引申:在获取了正确的座高后,我们还需要获取一个正确的踩踏位置。首先要找到第一跖骨的顶端(跖骨球),然后再找到第五跖骨的顶端(如果你用手指顺着脚外侧抚摸,你碰到的第一个大跖骨点就是第五跖骨),接着再让脚踏轴心位于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中间。
而制约人们获得正确座高的一大因素其实是:恐惧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单车上,获取正确的座高后就意味着脚碰不到地面,担心自己会摔。这时就需要一些比较合理的上下车方法:首先跨到车架上管上方,然后蹬脚踏顺势坐到坐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