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新村街道内电动自行车数量总计超过25000辆。由于不少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空间短缺,充电资源匮乏等原因,街道辖区内充电端口数量曾经不足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三分之一。 为了整治电动自行车不安全使用的乱象,街道近年来下大力气、花狠功夫,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加装工作,力所能及地建设车棚,安装充电设备和充电柜。 此次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零隐患”试点工作的平顺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公共充电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居民区内因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引发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在区房管部门的支持下,小区在去年完成了非机动车库充电设施改造。目前,充电端口与小区电动自行车总量配比超过50%,基本能够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 建设充电设施难,守护平安氛围更难。为此,彭浦新村街道结合全要素管理与服务智能平台,在辖区楼宇、非机动车库等实施“彭浦码”全覆盖。居民一旦发现附近有电动自行车不安全充电、乱停放等乱象就可以在家门口扫码上传。居民上传相关信息后,小区物业会在第一时间接到语音提示电话和手机后台提醒。 打造“零隐患”社区的最重要前提就是居民对隐患“零容忍”,自发成为社区安全治理的源头活水。近年来,街道以打造电动自行车安全“零隐患”为目标,下大力气、花狠功夫,在居民区和沿街道路建设了一批公共充电桩,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 “彭浦码”的上线应用,将为杜绝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楼道充电、乱停乱放等违规乱象,再添一个智能化的得力助手。 据介绍,街道辖区内67个居民小区将实现“一区一码”,并张贴在每栋楼道门前。目前,2965栋楼宇已实现“彭浦码”全覆盖,只要打开微信、支付宝,或是随申办app扫一扫,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小区治理。 居民一旦发现附近有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乱象,扫码就能上传照片、文字描述,随时发现随时上报。 居民上报后的第一时间,小区物业将接到语音提示电话,并在后台查看举报信息,便于及时处置。 处理完成后,居民还将收到处置结果反馈,并能进行满意度打分,形成“上传—处置—反馈—评价”闭环处置机制。 彭浦新村街道表示,力争将“一码通达,一码响应”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居民对处置结果的满意度评价,也将作为街道对各物业年度工作打分的一项重要依据。街道还特别设置了积分兑换奖励制度,发现问题上报一次就会有相应积分,从明年起,将试点定期举行抽奖活动,积分靠前者都有机会参与抽奖。 街道平安办、城运中心也将依托全要素精细化管理智能平台,实现可视化、全流程管理,形成有效闭环,为基层安全治理迈出全新的探索步伐。 彭浦新村街道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并在辖区其他小区陆续推广积分抽奖活动,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零隐患”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