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来,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会同市文明办等部门聚焦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行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经开区交通大队靶向施策、协同发力,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加大治理与宣传引导力度,警民携手共建共享安全、文明的骑行环境。目前,辖区非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显著上升,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明显下降。
广泛宣传
养成文明出行好习惯
“近年来,非机动车数量激增,但部分骑行者规则意识淡薄,闯红灯、逆行、违规载人等行为屡禁不止,不仅扰乱交通秩序,更成为交通事故的‘重灾区’。”经开区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强化市民文明出行理念,全力筑牢辖区交通安全防线,交警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多领域的交通宣传工作,切实提高职工群众安全意识,让“安全骑行”理念深入人心。
商场周边也是非机动车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专项行动期间,交警前往北京华联亦庄购物中心、大族广场等辖区商圈,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致辖区交通参与者的一封信》、讲解法规政策等形式,开展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行为及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经开区交通大队依托“七进”机制,累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20余场次,覆盖人群超28000余人次,切实打通交通安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警民携手守护亦庄新城的道路安全环境。
教罚结合
筑牢交通安全防护墙
经开区交通大队管辖范围既有企业工厂又有商业综合体,既包括市民居住区域又覆盖重点园区,非机动车流量大、管理难度高。针对辖区特点,经开区交通大队以靶向施策精准治理辖区非机动车不文明和违法行为。
动态执勤模式让违法行为“无处可逃”。交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出辖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高发时段和区域,动态调整警力部署,持续筑牢区域交通安全环境。
为提升专项行动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交通大队坚持“教育+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首次发生不文明行为的非机动车骑行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发放《致辖区交通参与者的一封信》,详细介绍非机动车十大不文明行为及危害,引导市民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多次违法或严重违规行为,依法予以罚款、暂扣车辆等处罚。这种“柔性执法”也让更多人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践行”。
专项行动中,交警劝导不文明骑行21000余人次,实现了“宣传+管控”双管齐下,持续推动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
协同治理
构建警民共治新格局
部分外卖骑手“重速度、轻安全”,成为交通事故的“隐形推手”,只有让“宣传培训”向“常态管理”转变,才能从源头上拧紧外卖配送行业的“安全阀门”。在辖区一外卖配送企业内,交警“面对面”为企业管理的外卖骑手结合典型案例讲解交通法规,揭示了当前外卖配送行业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深入剖析不文明骑行行为的危害,有效引导企业人员养成文明骑行习惯。
在辖区的每一处路口,早晚高峰时段,一位位穿着黄马甲、手持小红旗的志愿者引导着非机动车有序通行。这是交通大队组建的“文明交通志愿者”,他们正成为社区协同治理中的重要一环,在志愿者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城市道路也越来越有序、安全。
一直以来,经开区交通大队始终将非机动车作为交通综合治理的重点,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非机动车销售、改装市场的监管,让“执法对象”变为“共治伙伴”,持续构建起“警民共治、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治理格局,让文明骑行成为全民共识。
“专项行动只是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治理的起点,文明交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维护。”经开区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不是为了处罚,而是让每一位骑行者都能安全出行、安全回家。下一步,经开区交通大队将继续强化“宣传+执法+协同”的治理模式,警民携手共建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绘就文明交通新图景。